講座回顧:“民國史研究多國史料的運用與國際化視野”
發(fā)布時間:2020-07-21 11:31:00
7月17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中國史研究的實踐與經(jīng)驗”系列講座云上線。本系列講座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主辦,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承辦,旨在貫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出臺的相關文件精神,發(fā)揮中國史學科評議組指導引領學科發(fā)展的作用,推動國內高校中國史一流學科建設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與學科實力的整體提升。系列講座邀請評議組專家成員以“中國史研究的實踐與經(jīng)驗”為主題,講授各自多年的中國史研究心得,進一步服務高校、服務社會。

上午十時,本系列云講座第1講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華中師范大學馬敏教授主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南京大學陳謙平教授應邀作了精彩演講。除了騰訊會議室外,“華中師范大學云會堂”通過B站、斗魚、YY平臺直播,近3萬人次同步上線觀看了講座。
評議組召集人馬敏教授首先介紹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的性質、各位成員的簡要情況,以及系列講座的主旨。馬敏教授指出,陳謙平教授現(xiàn)任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副會長等職,著有《抗戰(zhàn)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民國對外關系史論(1927-1949)》、《西藏史百年研究》(中冊)等,目前正從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二十世紀中國收復南海諸島歷史主權研究》等課題,在民國史研究卓有成就,由陳謙平教授進行本系列云講座的開講嘉賓是非常合適的。
陳謙平教授本次講座圍繞著“民國史研究多國史料的運用與國際化視野”展開。陳謙平教授首先概述了海內外收藏的民國檔案情況,包括國內大陸及港澳臺地區(qū),海外之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哈薩爾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各地檔案館收藏的主要民國檔案。陳教授強調,實證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基礎,論從史出,系統(tǒng)地掌握史料則是民國整體史研究的基礎。對于西方的民國史研究,陳教授認為一段時間以來,學界對西方的民國史研究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言必稱美英。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中國學者思想禁錮的解除、資料占有上的全面、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和理論視野的拓展,國內也涌現(xiàn)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中青年學者,我們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小。我們不能對西方的民國史研究過于崇拜。但是我們也要和西方的學界有很好的交流和溝通。陳教授也介紹了一批目前學界優(yōu)秀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者及其研究,包括海外的方德萬(Han van den Ven)及國內的沈志華、楊奎松、吳景平及馬敏等。
除了史料的運用,民國史研究更必須要有國際化的視野。陳教授指出,中華民國史研究應該放在西方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史料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要有國際化的史料。同時,他還結合自身在中華民國史研究方面的研究經(jīng)驗指出,在研究中一要注意檔案資料的發(fā)掘,一要注重多國史料的利用,還要注重國家化的視角和近代不平等條約體系對中國的影響。
主持人馬敏教授對陳謙平教授的觀點表示了高度認同,他強調,民國史研究必須要有國際化視野,不能就中國史談中國史,必須重視國際關系,將研究放在不平等條約體系等廣闊的背景之下來談;同時,國際化的視野就要求有多國的史料支撐。過去的研究僅運用英文史料、日文史料,但忽略了德文、法文等其他多國史料。只有看了這些多國史料,才能提出新的問題,擁有新的角度,進行新的論述。章開沅先生開辟的研究領域,從辛亥革命史到商會史,再到教會大學史,都十分重視國際化檔案史料的運用。馬教授強調,博士論文必須系統(tǒng)地利用檔案,不能夠東拼西湊。只有系統(tǒng)地利用檔案,博士論文才能做得有價值。
講座最后,與會的老師及觀看直播的聽眾們就檔案利用及博論選題等具體問題向陳謙平教授請教,陳謙平教授結合自身的研究給予了精彩的解答,他的解答引發(fā)了同學們更進一步的思考,獲得了熱烈的反響。
據(jù)介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是依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組織章程》組織運行,承擔著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咨詢、審核評估、規(guī)劃標準制定,指導本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yǎng)、參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國家重大戰(zhàn)略、重大改革,以及加強與海內外學術界、學科類別之間、本學科類別培養(yǎng)單位之間的溝通、研討與交流等重要職能。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國史學科評議組成立于2015年1月,共有16位成員,分別為(按照姓氏筆畫):卜憲群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敏教授(華中師范大學)、王子今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先明教授(南開大學)、李帆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吳振武教授(吉林大學)、張久和教授(內蒙古大學)、陳支平教授(廈門大學)、陳春聲教授(中山大學)、陳謙平教授(南京大學)、林文勛教授(云南大學)、鄭炳林教授(蘭州大學)、榮新江教授(北京大學)、侯旭東教授(清華大學)、徐少華教授(武漢大學)、章清教授(復旦大學),其中馬敏教授、陳春聲教授擔任評議組召集人。第七屆中國史評議組自成立以來,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的指導下,先后完成了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點的合格評估、專項評估、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編撰、《中國史一級學科發(fā)展報告》等工作,在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等工作中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
(以上系中心教授陳謙平在華中師大的演講,轉自微信公眾號“華師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