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 | 張玉法:與歷史同行——張玉法先生談民國史治學與兩岸史學交流
2024年10月15日15:00,由臺灣“中研院”院士張玉法主講的“與歷史同行——張玉法先生談民國史治學與兩岸史學交流”講座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歷史學院133會議室成功舉辦。中心教師和數十名專業(yè)內外的同學現場參與了此次講座。


張玉法,1936年生于山東,臺灣“中研院”院士。曾赴美國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后任職于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專研中國近現代史,著作等身。其著作有《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民國初年的政黨》、《辛亥革命史論》、《中國現代史》等十多部。

張玉法先生首先從他在臺灣師范大學史地系最初接觸到歷史學的情形講起,稱“從此開始了與歷史學的不解之緣”。據張玉法先生回憶,他最初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之時,便剪貼報紙上的歷史信息并將其進行分類,以此來搜集現代史材料,后來才開始做研究。他坦言,這段經歷磨煉了他的意志。
緊接著,張玉法先生指出掌握有關材料在研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他早期的三本著作《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民國初年的政黨》,就是建立在國民黨黨史委員會資料庫的基礎之上。張玉法先生認為,他著書之所以快,離不開他在臺灣、美國、日本等多地搜集大量專題史料的工作。
張玉法先生暢談自己撰寫“中國現代化的區(qū)域研究”叢書中山東省部分、主持“中國現代史研究”計劃、從事近代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研究、開設《中國現代史研究》《中國現代史史料》等多門課程的治史歷程,還談及與張朋園、李國祁等先生共事時的趣事。張玉法教授提到,當時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歷史學著作被認為是“高深學問”,少有人購買閱讀,但他的《中國現代史》卻成為臺灣各大學歷史課程的教科書,暢銷一時。張玉法先生細致入微的講解與詼諧幽默的話語贏得了全體師生的熱烈反響。
總結講座內容,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治學經驗,張玉法先生暢談了史學的研究路徑與治史方法,并強調了學術交流對兩岸學術發(fā)展的助益,展望了未來的交流趨勢。
本次講座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在場的同學都進行了熱烈的提問。圍繞著歷史學者、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的概念劃分以及研究生的學術規(guī)劃問題,張玉法先生都進行了一一解答,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對中華民國史及中國近現代史的興趣與關注。

講座的最后,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教授向張玉法先生贈送了南京大學文創(chuàng)紀念品,為此次講座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